0755-82908211 info@sensorstech.com 耐特恩网站
Case 公司新闻
来源:
在各类航天器中,热控系统(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相当于航天器在太空中的空调,让航天器可以舒适、稳定运行。航天器的热控系统主要分为被动热控技术与主动热控技术。在主动热控技术中,温度传感器支持下的电加热技术非常重要。    在航天器主动热控技术中,温度传感器支持下的电加热技术非常重要。资料图    我们知道,航天器内部有大量的、非常复杂的部件,不同材料的热膨胀与热收缩系数千差万别,在温度剧变的情况下,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形。为防止电子设备元器件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失效,热控制系统便成为航天器上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该系统主要负责针对航天器外部热环境和自身热特性,综合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对热量的产生、吸收、传输和排散等环节进行调节,保证航天器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    航天器的被动和主动热控技术    在进行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时,合理选择设计辐射、导热等参数,利用不同热物理性能的材料和传热器件,通过自然热平衡的方式,将航天器各部分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就是被动热控技术。    随着航天探索任务的不断深化,航天器的仪器载荷、工作模式和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功耗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使用隔热材料和热管之类的被动热控技术,已难以满足要求,这时就要用主动热控技术了。    主动热控系统,简言之,就是在变化的内、外热环境下,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各种相关传热参数,使航天器的仪器设备工作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常见的主动热控技术有电加热技术、单相流体回路技术、两相流体回路技术和通风冷却技术等。相比之下,被动热控技术简单可靠,而主动热控技术灵活高效。    航天器制造,资料图    电加热技术    该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被控制对象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对于航天器来说,电加热技术一般包括电加热器、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三个部分,这...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6
来源:
车联网是物联网发展的重大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的核心,正处于高速发展中。汽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科技载体,因为其庞大的市场体量吸引了各类技术的投入。在车联网中,车用传感器技术是车联网集成的关键技术,同时,也是一项很基础的支撑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现场资料图    首先,我们先来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    简言之,智能网联汽车就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V2X(车与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在车联网时代,主动安全技术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需要改进现有的主动安全系统,比如侧翻(rollover)与稳定性控制(ESC),这就需要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来感测车身姿态。MEMS传感器可对温度、位置、转速、加速度和振动等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是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    车身体姿态检测控制资料图    作为典型车联网应用的主动安全技术,车身姿态检测,比如侧翻(rollover)与稳定性控制(ESC),就需要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等姿态检测传感器,来感测车身姿态。此外,姿态传感器还被用于桥梁监测,倾角测量,工业自动调平等, 甚至医疗器械、太阳能监测等领域。    特别是在汽车市场上,为实现高精度的车身姿态控制,对组合了陀螺仪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组合陀螺仪传感器的需求特别大。造成这种需求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立法要求新汽车必须配置有安全功能,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另一个原因是新的功能,诸如电驻车制动器(EPB)和上坡起动帮助(HAS),正在一个...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5
来源:
据外媒报道,虽然机翼上形成的冰是飞机坠毁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冰现在还都是主要通过眼睛发现,而目视检查很容易受到人为错误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另外,虽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航空发动机核心机在高空结冰现象的理解已经有很大进展,但研发为飞行员提供危险告警的可靠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如今仍处在相对初始阶段。    研究人员展示这款小巧便携式的结冰探测传感器装置,资料图    如今,一种新型传感器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因为它通过微波来即时检测冰的形成,在飞行员或地勤人员观察到结冰之前,便可检测到冰在表面形成时的精确时间。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    据悉,这款被叫做平面微波谐振器传感器的装置,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卡那根分校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在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在使用了几种办法未果后,于是想到通过使用微波谐振器,因为它们具有高灵敏度,低功率,易于制造等优点。    目前,平面微波谐振器装置已成功用于传感监测领域,可用于监测固体,液体和气体材料。然而,还没有该装置进行冰和雪探测的相关研究,尽管它们对运输和安全应用中的结冰探测作用明显。    据了解,这款新型传感器大体由沉积在一层薄塑料上的金属构成,足够坚固,可经受住各种考验,且它的制造既简单成本又低。这一检测能力,可防止与冰冷飞机机翼相关的悲剧。传感器可全面了解机体任何表面上的结冰情况,如飞机机翼。例如,传感器能够检测水何时撞到机翼,跟踪从水到冰的相变,然后测量其厚度。总之,该传感器可使地面和飞行中的除冰更快、更便宜、更有效。    简而言之,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发射微波的共振频率、振幅和散射模式,如何被可能存在于其表面的任何水、霜或冰改变实现检测。在实验室的测试中,其能在冰点以下冷却的几秒钟内检测到结霜现象。    相比之下,人类观察者要等到传感器处于-1...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4
来源:
近期,嘉兴市南湖区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进行再升级,通过最新安装的油气回收自动监测系统,借助油气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监设备,有效实现了油气回收情况实时在线监测。我们来了解一下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传感技术在油气回收自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油气回收自动监测系统的国内应用现状。    嘉兴南湖区中石化第十二加油站 资料图    嘉兴南湖区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故障    早在2010年,嘉兴市南湖区就开始了油气回收改造工作,目前全区所辖油库和加油站均已安装了一级、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在此基础上,今年南湖区对一级、二级油气回收系统再升级,负责对二环以外且储油库和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测系统,数量共计4家。    图为加油处油气回收监测装置,资料图    2019年6月上旬,中石化第十二站加油站开始对加油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总价30余万元的油气在线监测设备,通过增设油气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可采集油气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同时采集加油量脉冲信号,能实时监测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并将数据分类存储。    在线监控显示屏,资料图    同时,在加油站内设立在线监测的实时数据显示屏,油罐压力、管道压力、油气浓度等数据都能在后台看得一清二楚,一旦监测到设备出现故障或数据不正常的情况,就能自动保存数据并产生报警信息和声光报警提示,还具有关闭气液比不合格加油枪的功能,有效降低了油气排放的环保风险。接下来,该数据还将实时传送到环保部门,为环保部门提供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    油气回收自动监测系统及其中的传感器技术    加油站的油气,主要是指在加油过程中外溢的气态汽油,它将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加油站的油气挥发物被吸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油气挥发物经紫外线照射后,会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
发布时间: 2019 - 09 - 02
来源:
2019年9月3日,第二届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IC China 2019)将在上海召开,展会围绕5G关键芯片、半导体产业链创新、半导体投融资等,设计半导体技术产品展览展示、新品发布及合作交流等环节,涉及汽车电子、光电通信等领域。    资料图    无人驾驶或于2025年起飞    近年来,随着光、机、电、算等底层架构的不断成熟,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了人工智能应用的行业热点。在2019年7月召开的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有投资专家明确表示,2025年是无人驾驶起飞的一个时间点,可能出现在美国,也可能是在中国,这取决于基础设施还有最新技术的探索。    业内专业人士称,无人驾驶未来将会变成一个可能为客户赚钱的资产,可能会产生比房地产更高的收益。另外,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也提到,至2020年,中国的汽车产业规模将达3000万辆,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场占有率将达50%。    国内无人驾驶汽车路测,资料图    国内无人驾驶捷报频传    无人驾驶的发展热潮,拉动了诸多技术创业者的纷纷涉足。近段时间以来,国内车企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测试捷报频传。先是吉利汽车宣布将在2022年亚运举办期间,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完全无人驾驶的车辆。随后再有报道称,百度宣称其新一代无人巴士车阿波龙二代将很快推出。    而就在不久前,百度与中国一汽红旗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批量产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湖南长沙展开了上路测试。有消息称,长沙市民有望在年底之前率先体验到中国首批自动驾驶出租车。    无人驾驶的传感层    关于汽车智能化的技术要求,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制定了一套标准,把自动驾驶分为了L0-L5,其中L0指的是无自动驾驶,即人工驾驶;而汽车的驾驶辅助(L1、L2)中,需要包括摄像头...
发布时间: 2019 - 08 - 29
849页次9/170首页上一页...  45678910111213...下一页尾页
0755-82908211 info@sensorstech.com 耐特恩公众号
友情链接:    必优  |  必优网  |  华创测试  |  多分量传感器  |  力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  |  扭矩传感器
Copyright © 2022 深圳耐特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ignore
5
电话
    ignore
6
二维码
    ignor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