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2908211 info@sensorstech.com 耐特恩网站
Case 行业快讯
来源:
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运动时要监测其喉咙,但这类监测设置通常比较昂贵,只能在大型医疗中心使用,所以患者必须定期去医院就诊。一种新的可穿戴监控设备即将投放市场,可以在家中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控,让数百万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更轻松、更实惠。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可穿戴设备来帮助吞咽障碍患者背景吞咽困难是指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成功完成一次吞咽,需要超过40对头部和颈部的肌肉、6对脑神经和多个大脑区域进行精确协调。这些途径发生任何中断都可能导致口咽吞咽障碍。吞咽困难通常由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中风、脑瘫、帕金森氏病和痴呆症)、头部和颈部癌症、创伤和遗传综合征引起。仅在美国,每年约有944万成年人和50万名儿童发生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影响日常生活,若没有适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营养不良、脱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当前吞咽困难的康复干预措施,需要频繁进行头颈运动,并依靠昂贵的生物反馈设备进行监测,例如口腔压力计、肌电图设备和内窥镜等。这种治疗方案要求患者每天或每周多次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这对许多患者来说往往是不可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或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患者。因此,有研究表明吞咽干预的平均治疗依从性仅在22和52%之间,可能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和预后不良。目前也有便携式监控设备,允许实时收集吞咽动作期间的生物反馈信号数据。但目前大多数便携监控设备都是刚性或半柔性的,不适合与颏下区域的曲线表面连接,特别是在头颈部运动的情况下,所以常常导致数据获取不良和患者不适。创新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贴在皮肤上的传感器贴纸,该贴纸可牢固地附着在脖子上,并通过细电缆连接到无线发射器单元。该传感器贴片使用了聚酰亚胺(PI)柔性薄片(13μm),并利用激光系统在其两侧涂上Cu膜(9μm)。随后用铜蚀刻剂进行湿法蚀刻,制作出PI薄片...
发布时间: 2025 - 10 - 28
来源:
据外媒报道,虽然机翼上形成的冰是飞机坠毁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冰现在还都是主要通过眼睛发现,而目视检查很容易受到人为错误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另外,虽然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航空发动机核心机在高空结冰现象的理解已经有很大进展,但研发为飞行员提供危险告警的可靠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如今仍处在相对初始阶段。    研究人员展示这款小巧便携式的结冰探测传感器装置,资料图    如今,一种新型传感器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因为它通过微波来即时检测冰的形成,在飞行员或地勤人员观察到结冰之前,便可检测到冰在表面形成时的精确时间。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    据悉,这款被叫做平面微波谐振器传感器的装置,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奥卡那根分校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在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在使用了几种办法未果后,于是想到通过使用微波谐振器,因为它们具有高灵敏度,低功率,易于制造等优点。    目前,平面微波谐振器装置已成功用于传感监测领域,可用于监测固体,液体和气体材料。然而,还没有该装置进行冰和雪探测的相关研究,尽管它们对运输和安全应用中的结冰探测作用明显。    据了解,这款新型传感器大体由沉积在一层薄塑料上的金属构成,足够坚固,可经受住各种考验,且它的制造既简单成本又低。这一检测能力,可防止与冰冷飞机机翼相关的悲剧。传感器可全面了解机体任何表面上的结冰情况,如飞机机翼。例如,传感器能够检测水何时撞到机翼,跟踪从水到冰的相变,然后测量其厚度。总之,该传感器可使地面和飞行中的除冰更快、更便宜、更有效。    简而言之,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发射微波的共振频率、振幅和散射模式,如何被可能存在于其表面的任何水、霜或冰改变实现检测。在实验室的测试中,其能在冰点以下冷却的几秒钟内检测到结霜现象。    相比之下,人类观察者要等到传感器处于-1...
发布时间: 2025 - 10 - 23
来源:
在各类航天器中,热控系统(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相当于航天器在太空中的空调,让航天器可以舒适、稳定运行。航天器的热控系统主要分为被动热控技术与主动热控技术。在主动热控技术中,温度传感器支持下的电加热技术非常重要。    在航天器主动热控技术中,温度传感器支持下的电加热技术非常重要。资料图    我们知道,航天器内部有大量的、非常复杂的部件,不同材料的热膨胀与热收缩系数千差万别,在温度剧变的情况下,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形。为防止电子设备元器件长期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失效,热控制系统便成为航天器上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该系统主要负责针对航天器外部热环境和自身热特性,综合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对热量的产生、吸收、传输和排散等环节进行调节,保证航天器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    航天器的被动和主动热控技术    在进行航天器热控系统设计时,合理选择设计辐射、导热等参数,利用不同热物理性能的材料和传热器件,通过自然热平衡的方式,将航天器各部分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就是被动热控技术。    随着航天探索任务的不断深化,航天器的仪器载荷、工作模式和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功耗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使用隔热材料和热管之类的被动热控技术,已难以满足要求,这时就要用主动热控技术了。    主动热控系统,简言之,就是在变化的内、外热环境下,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各种相关传热参数,使航天器的仪器设备工作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常见的主动热控技术有电加热技术、单相流体回路技术、两相流体回路技术和通风冷却技术等。相比之下,被动热控技术简单可靠,而主动热控技术灵活高效。    航天器制造,资料图    电加热技术    该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被控制对象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对于航天器来说,电加热技术一般包括电加热器、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三个部分,这...
发布时间: 2025 - 10 - 23
来源:
Haltian整合工业等级的Angle智能无线阀门位置传感器,以及无线工业物联网(IIoT)科技而推出的远端阀门监测解决方案,可协助工厂节约资本支出与营运支出、简化建置程序缩短时程、提升作业安全、保持程序最佳化,且仅需传统改良(retrofitted)监测解决方案成本的10%。全球工厂竞相投入工业4.0(Industry 4.0)的数字转型,企业需提升生产效率、最佳化程序运作、避免不必要的作业中断、强化安全以维持竞争力。化学处理、纸浆与造纸、水与废水处理等产业大量使用各种人工操作的阀门来控制管线,采用传统改良的监测解决方案成本太高且部署费时,而远端阀门监测则是合乎成本效益的变通方案。工业4.0的数字转型促成整合运用监测与数据获取(SCADA)、现场仪器、智能手机与平板等移动装置,正带动工业自动化与程序控制快速成长,其中远端监测与控制市场已达到4.5%的稳定年复合成长率,预估到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270亿美元。但即使有市场快速成长与显著的经济效益等诱因,许多工厂对投资远端阀门监测仍踌躇不前。阀门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手动阀门上,内含角位置(angular position)传感器与线性位置(linear position)传感器,将阀门位置数据以数字格式传送至工厂的中央控制系统,以实时监测厂内所有阀门的位置。远端监测的效益包括大幅节省成本、可快速调整与恢复作业,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可避免意外的作业中断、减少错误发生与质量偏差、提升工厂作业安全性。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工业阀门位置传感器与侦测装置都需要实体的供电与数据传输线路,布线成本与时间跟阀门数量成正比,因此会造成部署时程延宕,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此外传统的现场传感器(field sensor)装置跟工厂SCADA或SAS系统的连线可能会用到多种工业通信协定,将需要额外的软件界面客制化成本,采用的厂牌越多增加的成本越高。目前市面上...
发布时间: 2025 - 10 - 22
来源:
据悉,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款传感器,由生物燃料驱动的可植入传感器,它不仅可以依靠糖来运行监测身体的生物信号,并且能检测、预防并诊断疾病。这款由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助教Subhanshu Gupta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发的独特的传感器,由生物燃料电池供电,可以从体液中收集葡萄糖维持其正常运行。 研究团队展示了生物燃料电池与电子元件的独特集成,以高灵敏度处理生理生化信号。目前用于疾病检测的传感器或是需要充电的手表,或是需要贴在皮肤上的贴片,这些贴片都是表面的,而无法嵌入。由华盛顿州立大学团队开发的传感器则可以消除刺破手指以检测某种疾病(如糖尿病)的需求。Gupta指出:“人体体液中携带有大量燃料,通过皮肤和口腔周围的血糖或乳酸生成。使用生物燃料电池开启了将身体作为潜在燃料的大门。”他表示,传感器当中的电子元件采用最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只需要消耗几微瓦的功率,同时又具有高灵敏度。将这些电子元件与生物燃料电池相结合,将使其比传统电池供电装置更高效。由于该装置依赖于体内的葡萄糖,因此传感器的电子元件可以无限期供电。例如,传感器可以仅依靠在皮肤下生成的糖运行。不同于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生物燃料电池是完全无毒的,因此作为人体植入物更具前景。此外,它也比传统的生物燃料电池更稳定和灵敏。研究人员表示,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他们研发的传感器可以通过大规模量产以降低制造成本。虽然传感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过测试,研究人员希望能在毛细血管中进行测试和演示,上述行为需要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研究人员还在致力于进一步改善并提高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输出。Gupta补充道,“将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和先进的电子元件相结合将成就一段‘佳话’,我们可以预见到多种未来应用。”研究团队成员还包括来自机械和材料工程学院的Yuehe Lin和An...
发布时间: 2025 - 10 - 21
0755-82908211 info@sensorstech.com 耐特恩公众号
友情链接:    必优  |  必优网  |  华创测试  |  多分量传感器  |  力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  |  扭矩传感器
Copyright © 2022 深圳耐特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ignore
5
电话
    ignore
6
二维码
    ignore
分享